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文库 > 正文

跨文化沟通与管理(跨文化沟通与管理案例分析)

2024-04-12 5577 0 评论 运营文库


  

本文目录

  

  1. 什么是跨文化沟通管理
  2. 如何加强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3. 沟通对于跨文化管理的作用

一、什么是跨文化沟通管理

1、跨文化沟通(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通常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沟通行为。因为地域不同、种族不同等因素导致文化差异,因此,跨文化沟通可能发生在国际间,也能发生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

  

2、观察一个文化的角度:交流与语言、自我意识与空间、衣着与打扮、食品与饮食习惯、时间与时间意识、季节观念、各种人际关系、价值观与规范、信仰与态度、思维过程与学习、工作习惯与实践等。

  

3、理解一个文化系统,可以考察研究的系统:亲属系统、教育系统、经济系统、政治系统、宗教系统、协会系统、卫生保健系统,娱乐系统等。

  

4、所谓跨文化沟通,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发生的:即信息的发出者是一种文化的成员,而接受者是另一种文化的成员。

  

5、在实践中,通常处于劣势地位的角色要迁就处于优势地位的角色,或者,为了实现跨领域的征服,势必要学会接受人家的文化,以求得人家的认同感。因此,跨文化沟通有一个基本逻辑,就是高就低,让高的迁就低的,从而获得文化渗透的机会。

  

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我们能善于驾驭中国文化的中庸思想,在中西文化交融中,有机会渗透进西方文明社会。但是,纵观改革开发的几十年,我们国家既没有很好地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学会了西方文化的糟粕。

  

7、再看看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它是一个多元文化凝聚成的一种新文化,也是一种强势文化,这使得美国人积极向上,具有强大的活力,吸引了全球的优秀分子纷至沓来。然而,美国文化过于强势,在全世界留下了不好的影子。例如:美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冲突,就明显地显示出强权文化的弱点。最后,美国人无法实现所谓的“民主”,就往人家里丢炸弹。这样,就算是100个世贸大厦也保不住让人家给鎚了!

  

二、如何加强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几乎所有的跨国企业在从事跨国、跨地区经营活动时都不约而同地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跨文化管理。跨文化管理就是对多元企业文化的管理,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对待不同的企业文化;如何使跨国企业内部不同形式的企业文化之间互相容纳,和睦相处,协调合作,从而产生更大的正面增值效应。企业进行跨文化管理,其目的在于利用跨文化优势,消除跨文化冲突,从而成功运营跨国公司。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国际企业的经营管理“基本上就是一个把政治上、文化上的多样性结合起来而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调查显示,82%的跨国企业经营失败就是因为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失败而导致的。目前有1/3的著名跨国企业因为跨文化管理不利而面临内部关系紧张的状况。要成功地经营跨国企业,实现预期的商业目标,跨国企业应实施以下跨文化管理策略:

  

按照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郝尔的观点,文化可以分为三个范畴: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和技术规范。正式规范是人的基本价值观、判断是非的标准,它能抵制来自外部企业改变它的强制力量,同时引起的摩擦不易改变。非正式规范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等,因此引起的文化摩擦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文化交流克服。技术规范则可通过人们对技术知识的学习而获得,很容易改变。

  

不同规范的文化所造成的文化差异和文化摩擦的程度和类型是不同的,其被改变的可能性与程度也不一样。只有首先识别文化差异,才能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尊重对方文化,发展文化认同。

  

2、通过跨文化培训,达成跨文化理解

  

要在其它文化里建立有效的组织,并不是一味适应本地文化和妥协,更不可能刻意去改变本地人的文化和行为。一个企业跨出国界经营,要实现商业目标必须融合三种文化,即自己国家的文化、目标市场国家的文化和企业文化。所以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在东道国的文化环境里,要面临两者不同的适应策略:追随文化策略(被改变)和创新文化策略(改变人)。跨文化培训是为了加强人们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对文化的认识、文化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及冲突的处理、地区环境模拟等。通过这种培训可以做到:

  

(1)减轻驻外经理可能遇到的文化冲突,使之迅速适应当地环境并发挥正常作用;

  

(2)促进当地员工对公司经营理念及习惯做法的理解;

  

(3)维持组织内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

  

(4)保持企业内信息流的畅通及决策过程的效率;

  

(5)加强团队协作精神与公司的凝聚力。

  

不仅如此,跨文化培训与其他培训一样,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留住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这是因为公司花钱或提供培训,不仅是对业绩出色的员工的激励,而且也显示了公司对员工长期发展的诚意。

  

3、加强文化融合,发展与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沟通是管理领导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沟通能力是成功领导者的关键能力之一。当团队中有不同文化的成员时,这种沟通过程就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重要。良好的跨文化沟通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化解文化冲突。相反,因不知如何是好而害怕沟通,因为害怕沟通而缺乏沟通,这样有可能在多元文化的组织成员之间出现沟通中断、过度保守、员工之间的非理性反应和怀恨心理等诸多不良后果,并形成恶性循环、矛盾加深、对立与冲突加剧,最后因为一系列的误解而导致企业投资行为的失败。

  

通过识别文化差异和进行跨文化培训,公司员工提高了对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在对文化共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和公司战略发展的原则要建立起公司的共同经营观和强有力的公司文化。这一点至关重要,它有利于减少文化冲突,使得每个员工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同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也使子公司与母公司的结合更为紧密,同时又能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增强跨国公司的文化变迁能力。

跨文化沟通与管理(跨文化沟通与管理案例分析)

  

综上所述,跨文化管理对国际企业生存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对企业的生产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元企业文化管理进行得成功,就会对企业产生1+1>2的增值效应,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企业的管理来讲,不仅包含着对可见因素的管理,同时还包括着对企业文化差异这种不可见因素的管理。忽视了跨文化的管理,不是一种完善的管理,跨文化管理是跨国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沟通对于跨文化管理的作用

1、跨文化沟通是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密切的跨文化沟通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跨文化的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的跨国往来与日俱增,大量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得劳动力的文化背景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跨文化交流的变得日益重要。与此同时,“跨文化沟通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对跨文化沟通的各个层面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首先是对文化差异的研究。文化差异没有改变沟通的普遍性质,但是,文化因素的介入却增加了沟通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从人类学家卡尔维罗·奥伯格(Kalvero Oberg)使“文化冲击”(cultural shock)一词大众化开始,文化差异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这种关注是从两个不同的层面展开的:一方面是对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体系间的文化比较,比如东西方文化差异,中日文化差异、日美文化差异等等;另一方面,为了有效的进行上述文化比较和分析,学者们从千差万别的文化中提取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维度。比较著名的如霍夫施泰德的四文化维度,莱恩和迪斯特芬诺的六文化维度,以及斯特罗姆.佩纳斯的五文化维度。

  

3、在这个模型中,不同图形表示不同文化;与文化图形相似的较小图形表示受到该文化影响的个人,两者差异说明:个体的形成还受文化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箭头表示文化之间的信息传递。信息图案与个人图案的一致性表示,当信息离开它被编码的文化时,它包含着编码者所要表达的意图。但是当信息到达它将被解码的文化时,解码文化的影响也变成信息含义的一部分,原始信息的内含意义就被修改了。文化越相似,解码的结果与编码时的内含意义就越接近。

  

4、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借助于D.Hymes(1974)提出的沟通事件(communicative event)的分析框架来进行的。总的来说,文化差异对沟通参与结构(participation structure)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沟通参与结构总体归纳为八大项,由“SPEAKING”一词的八个字母来分别代表。其中:

  

5、S:“Setting”和“Scene”,即背景和场合。P:“Participant”,即参与者。参与者的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社会地位、出身背景特征和因素,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对沟通的影响。E:“Ends”,即参与者个人的交际目的,包括按惯例(即社会文化约定)所期待的结果(outcome)和各参与者的个人目的(goals)。A:“Act sequence”,即交际行为顺序,包括信息的内容(话题)与内容的表述方式和形式。K:“Keys”,指基调,包括说话的语气、表情、姿态等。认真的、嬉戏的、夸张的或嘲讽的,不动声色的或带有某些感情色彩的等等。I:“Instrumentalities”,即媒介和渠道,主要是指信息传递使用的是哪种语言或语言变体(如方言、语域等),是口说还是书写。N:“Norms”,主要指人们交际时言语行为所必须遵循的各种规约。具体地说,就是交际参与者“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说的时候说什么,对谁说,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以什么方式说”等等。G:“Genres”,即体裁,指交际活动中话语的类型,如诗歌、寓言、神话、祈祷、笑话、谜语、诅咒、演讲、书信、评论、公告等等。

  

6、再次是对跨文化沟通技巧的研究。参与结构是文化对交际的不成文的规定,交际双方不一定都了解对方文化的参与结构,即使对自己文化中参与结构的具体状况也可能并不清楚。这就需要交际双方对交际中的不确定性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异常”情况持更为宽容、开放、灵活的态度,同时要善于运用各种沟通技巧来应付和解决问题。这些技巧包括:预设差异,避免文化中心主义,忍受模糊,处事灵活,幽默感,和具有冒险精神等等

  

7、以上的研究对我们进行跨文化沟通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仍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跨文化沟通参与者了解了彼此的文化差异,并且在沟通中也从各个方面尊重了这些差异,但是对差异的尊重不但没有使沟通顺利进行,反而引起了另外的问题。比如,一位中国教授到外教家里做客,进门以后,外教问教授是否要喝点什么,教授并不渴,回答说不用了。外教又一次要教授喝点什么,教授又一次地谢绝了。外教说:“我知道你们中国人的习惯,你们说‘不’的时候是希望对方能够再一次提出来。没关系,喝吧!”教授回答说:“我也知道你们美国人的习惯,当你们说‘不’的时候,就代表直接拒绝了。我是按照你们的方式回答的。”

  

8、显然,在上面的情景中,沟通的障碍并不在于对文化差异的忽视,相反,甚至可以说正是双方对彼此文化差异的重视反而导致了问题的产生。可见,成功的跨文化沟通要求我们不但要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还要求我们了解文化差异在沟通中的作用机制。

  

9、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机制

  

10、进行跨文化沟通时,根据我们对对方文化的了解程度,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完全陌生;有一定了解,但过于简化或不准确;比较全面的理解。在这三种情况下,文化差异可能影响沟通的方式是不同的,分别表现为文化迁移、文化定势和逆文化迁移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