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文库 > 正文

情境领导力 决策(情境领导力经典案例)

2024-05-25 4130 0 评论 运营文库


  

本文目录

  

  1. 如何理解情境领导力
  2. 情境领导的基本内容
  3. 情境领导理论的领导风格

一、如何理解情境领导力

1、情境领导,由行为学家保罗·赫塞博士(Paul.Hersey)提出,认为领导者应随组织环境及个体变换而改变领导风格及管理方式,国内常见的领导力课程如CEO必读12篇及其他各类研修等均对情景领导理论有所介绍。

  

2、情境理论可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方面,领导者要分析情境要素的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领导行为,才能激励下属,实现有效管理。比如,在军队中,领导者有较高的权力,有严格的组织纪侓约束和高涨的士气,有效的领导方式就是层层发布命令使下属明确任务目标。而在一个合作式的组织团体当中,以命令下达工作任务的方式就不一定奏效,领导者应注重与下属的沟通与协商一致,以保持良好的合作气氛。另一方面,组织绩效的提高,不仅有赖于领导者一方的努力,还要力争培育一个使领导能顺利工作的环境,比如,给领导者以相应的职权,进行必要的信息沟通,对决策时间的保证等。

  

二、情境领导的基本内容

1、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的行为要与被领导者的准备程度相适应,才能取得有效的领导效果,也就是说领导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环境及员工的变化而改变。情境领导模式与管理方格模式类似,都是脱胎于斯托格第尔的领导方式双因素理论,而且情境领导模式与双因素理论的四象限表述更为接近。其分析模型如上图所示(图中的领导者行为与被领导者状态垂直对应)。

  

2、这一模型的运用分三步:第一步是识别对员工的任务和要求;第二步是判断和评估员工的准备度;第三步是选择适宜的领导风格。

  

3、识别对员工的任务和要求,这是评估被领导者准备度的前提。因为准备度与具体任务有关,由于被要求完成的工作任务不同,员工的准备度往往也会处于不同的水平。为了更准确地评估被领导者的准备度,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工作进行细分。比如一位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对实验控制方面可能非常有经验,但在撰写实验报告方面却力不从心,显然在这两个工作上,该研究人员的准备度是不一样的,领导者应予以不同的工作支持。

  

4、准备度是指被领导者完成某项特定工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意愿水平。其中能力是指表现出来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意愿是指表现出来的信心、承诺与动机。根据员工能力与意愿的高低程度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以下四种不同的准备度水平。

  

5、准备度一(R1):没能力,没意愿或不安。

  

6、准备度二(R2):没能力,有意愿或自信。

  

7、准备度三(R3):有能力,没意愿或不安。

  

8、准备度四(R4):有能力,有意愿并自信。

  

9、关于这四种准备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比如,一个对工作并无兴趣的新员工,他的工作动机只是为了换取生存条件。作为新手,缺乏必要的训练和技能,从心理上也没有去做好工作的兴趣与动机,他就处在准备度一的水平上。而一个对工作有兴趣的新员工,在技能和训练上虽然不足,但却有做好工作的意愿和信心,他则处在准备度二的水平上。一个升职无望的老油条,由于多年磨炼,工作知识和技能无可挑剔,但没有做好工作的动力和愿望,漫不经心,他就处在准备度三的水平上。而一个经验丰富、技术精湛,而且渴望着大显身手的工作骨干,则能力、意愿和信心齐备,他则处在准备度四的水平上。对于这四种不同的员工,领导行为显然是不能一样的。情境领导理论的重点,在于与员工状况相吻合,所以,进行员工准备度的判断,是这一模式的关键。

  

10、必须注意,判断员工的准备度,依据是“表现”而不是“潜质”。表现来自于行为,不是言论和思想。赫塞特别强调对“表现”一词的理解,即根据被领导者的行为来判定其准备度,是“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意愿,而不是潜力或是口头上的“雄心壮志”。如此看来,诸葛亮用马谡就是吃了这个亏。两千年前孔老夫子也强调看人要“听其言观其行”,道理是一样的。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东西,一旦忽视就会在实践中铸成大错。

  

11、在评估准备度之后,领导者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确定领导风格。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领导风格,领导者通过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影响员工,表现出不同的领导风格。工作行为是指导性的,就是告诉被领导者应该做什么,在哪做,如何做,以及在什么时间内完成,这是一种上对下的单向行为。而关系行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行为,强调倾听、让被领导者参与决策,并允许试错。工作行为与关系行为的组合,构成一个关于领导风格的二维模型,示意图中的X轴显示的是工作行为,由低到高;Y轴显示的是关系行为,也是由低到高。通过高低组合,可以把领导风格简化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是高工作低关系(S1);第二种是高工作高关系(S2);第三种是低工作高关系(S3);第四种是低工作低关系(S4)。

  

12、人们心里通常会预设一个最佳的领导风格,但是事实上不可能找到一种万能式的最好的领导风格。在这一点上,情境领导理论与管理方格理论有着重大差别。赫塞博士认为,不同的情境对应不同的领导风格。领导风格只能在某种情境下最有效,而不可能在任何情境下都最有效。他们把四种不同的准备度水平与四种领导风格联系起来,以帮助领导者选择高效的行为模式。

  

13、由于R1水平的员工对工作完全没有准备,所以,领导者需要明确地告诉他们做什么,哪里做,什么时候做及怎么做。这一阶段不应给予过多的支持行为与双向沟通。过多的支持行为会使被领导者产生误解,认为领导者容忍或接受不佳表现,甚至会鼓励不佳表现。而被领导者由于对工作不熟悉,技能不足,既不掌握窍门,又提不出创见,过多地让其参与决策,反而会造成他们的惶恐不安,甚至增加思想负担。比较合适的做法是进行少量的沟通,这种沟通以促进被领导者对工作指令的理解为目的。这一阶段最佳的领导风格就是高工作低关系行为。因为领导者需要做出详细的指示,所以又称为“告知式”,接近于通常所说的命令式。

  

14、对于处于R2水平的员工,他们虽然缺乏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但具有工作的意愿和学习的动机,由于能力的不足,领导者要进行较多的工作指导。而且该阶段的被领导者自我状态很好,有积极参与决策的愿望或对工作充满信心,具有这种信念的员工,一般都比较反感直接的命令,领导者必须要给他们以支持或鼓励,否则会让他们产生挫折感,认为得不到信任。这一阶段要采用高工作高关系行为的领导风格,领导者要通过向被领导者解释决策的原因,试图让被领导者感觉得到重视,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因此可称作“推销式”。由于领导者要有全面的指令或指导,又称为“教练式”。

  

15、处于R3水平的员工具备足够的能力,但缺乏信心,或承诺度低。他们不需要大量的有关提升能力的指导和具体指示,但需要领导者在心理和氛围上予以支持和鼓励。这一阶段的领导风格是低工作行为与高关系行为,领导者对具体任务可以放手,但要强化沟通和激励,通过鼓励员工参与决策激发其工作意愿,建立信心。这种方式强调部下的参与,所以称之为“参与式领导风格”。

  

16、达到R4水平的员工有足够的能力、意愿和信心。对于这样的被领导者,领导者基本上可以放手、充分授权。在工作实践中,这样的员工具有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不需要指导或指令,不需要频繁的监督,他们有信心并主动地完成工作,也不需要过多的鼓励与沟通。领导者对他们要做的,主要是对其工作结果进行合适的评价。这种领导风格是低工作行为与低关系行为。由于领导者对这类员工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决策权与执行权都会下移,所以称为“授权式领导风格”。

  

三、情境领导理论的领导风格

针对上述四种准备度,领导者可以采用四种领导风格:

  

l授权型领导风格 l告知型领导风格:指导性行为多,支持性行为少。

情境领导力 决策(情境领导力经典案例)

  

l推销型领导风格:指导性行为多,支持性行为多。

  

l参与型领导风格:支持性行为多,指导性行为少。

  

l授权型领导风格:指导性行为少,支持性行为少。 l告知型领导风格:领导者对于被领导者给予明确的指导并近距离监督;

  

l推销型领导风格:领导者对于被领导者进行监督、指导、倾听、鼓励和允许试错,并鼓励对方参与决策;

  

l参与型领导风格:领导者鼓励被领导者自主决策,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

  

l授权型领导风格:由被领导者自己决策并执行。

  

实证研究表明,当被领导者处于不同的准备度状态时,他对于领导者领导行为的需求有所不同。准备度与

  

准备度水平 4:授权式领导风格?每个领导者在日常管理中使用四种领导风格都有其倾向性。不论管理者是否学习过情境领导理论,事实上,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曾经用过四个领导风格中的某几个风格去影响他人。

  

所以,领导风格范围是指领导者个体在日常管理中使用某些领导风格的倾向性。换句话说,领导风格范围是指领导者在领导力测评中表现出来的对于四种领导风格的使用习惯。中国企业界的多次领导力测试结果表明,在中国的管理者中,只有少部分人曾经用过四种领导风格去影响他人;大多数人平生仅使用过三个领导风格,还有少部分人管理者只用过两个领导风格。

  

通过观察一个领导者的领导风格范围,可以看出该领导者在试图影响他人时,自己在改变行为方式时有多少弹性。情境领导课程由具有大型企业CEO阅历的张理军博士亲授。张理军博士多年的管理实战经验和管理学、心理学理论修养,使得这门课程更加适应中国学员的需求。本版本的情境领导课程带给学员的价值是:

  

1、课程解决了管理者为什么要向领导者转型,以及管理者如何向领导者转型的问题。

  

2、课程解析了什么是领导,什么是领导力,什么是领导者,为什么说团队执行力根源于主管的领导力素养等最基本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管理者就不理解为什么领导力课程能够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

  

3、课程提供了管理者发挥影响力必须学会使用的十多种影响力工具(其中包括情境领导模型)。

  

4、帮助管理者认识到不能仅仅依靠手中的职位权力去影响下属,还必须学会应用人格权力去影响他人;认识到如果管理者没有运用人格权力的能力,那么就很可能成为一个失败的管理者。

  

5、张理军博士演绎的情境领导课程,能够让学员同时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这是本版本情境领导课程的亮点之一。 1、课程由具有企业家阅历的讲师张理军博士执教,讲师的大企业总裁经历使效果更有保障。

  

2、张理军博士的心理学研究背景使学员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更有保障。

  

2、情境领导课程配置了30余个视频案例,在此之外,张理军博士又精心选编了部分视频管理案例,将使学员获得全新的学习感受;使教学更为生动直观;

  

3、学员在视频案例讨论中,张理军博士将进行一对一的点评,使学员有效解决管理难题和疑惑;

  

4、张理军博士可以在培训现场针对学员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咨询,并提供个性化改进建议。

  

5、角色演练、小组讨论、情境分析等教学方式可以确保学员轻松掌握领导与管理的核心技巧。

  

6、课中的“领导力评估”有助于让学员对自己的领导风格及权力基础运用状况有客观的认识与了解,有助于其在培训后找到改进方向。


复制成功